黄果树大瀑布变了,她一直在变!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资讯2021年07月15日 10:29:56

    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即将于7月拉开帷幕。贵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值此盛会之际,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巡礼,就不能不回顾,我们将提到的一系列为人所熟知的自然人文“窗口”,是如何做到发展与生态并驾齐驱的。

  醉·贵州系列

  黄果树大瀑布变了 她一直在变

    素有天下第一瀑之称的黄果树大瀑布一直在变,在变大,在变美,在变绿。

    “漫山的绿色与白色瀑布融为一体,飞流直下气势更显磅礴。”这是一名四川游客游客再次来到黄果树大瀑布时发出的感慨。

    确实,为了给这里增绿,贵州也是蛮拼的。


  人搬走

    要让绿回来,先把人搬走。

    3年前,黄果树瀑布核心区域“半边街”还居住着近千户村民。村民楼房层次不齐,餐馆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水泥房屋,与旁边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极不协调。

    “半边街”曾是黄果树的硬伤。当年黄果树申遗,“半边街”拖了后腿。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启动搬迁工作。

    2011年,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启动,投入近10亿元对923户群众实施搬迁,投入5000余万元对搬迁区域进行覆土绿化建设及文化、休闲景观打造。

    搬迁后,沿线种植了植物,修建了观瀑栈道。沿栈道逐级而下,抬头远望,上百年历史的哥特式天主教堂隐约可现。俯瞰河谷,大瀑布穿过竹林不时映入眼帘。随着水声渐响,水汽渐大,大瀑布也渐行渐近了。

    “半边街”搬迁了,黄果树新一轮申遗工作也启动了。在黄果树景区内,类似的环境整治仍在进行。黄果树工委宣传部王应雄告诉记者,黄果树迎宾大道两侧原先的酒吧街都取消了,改做绿化,“不符合建设方向,宁可不要几亿的项目”。


  绿回来

    过去瀑布顶部右侧林带多为落叶乔木,秋季落叶后,绿色呈现出片片“镂空”,再加上周边10多亩没有农作物覆盖的农田,使得大瀑布的绿色背景部分残缺。

    为修补这片绿色,景区投入400万元,种植了胸径超过50厘米的榕树、栾树等观叶观花树种,形成绿化、美化、彩化相结合的景观林带,丰富大瀑布背景。

    与大瀑布顶部景观绿化工程同步开展的还有核心景区周边山体景观绿化造林及景观打造,实施绿化面积4464亩。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3亿元,完成营造林任务7.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30.35%提高到2014年的50.42%。按照计划,至2020年,要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绝不只是瀑布

    现在,不少游客不仅喜欢正面感受大瀑布的气势,更喜欢 “慢游”品味黄果树自然与人文融合之美。

    “三湾一水几分田,十里河溪鹭跃鸣。”这是黄果树工委副书记贺明达口中黄果树国家公园的愿景。

    愿景正逐步实现,今年5月1日,黄果树国家公园一期正式运营。观景平台、步行栈道初具规模,穿行期间,可俯瞰河谷,亲近花海。整个国家公园建成后,黄果树各大景点将串联起来,游客可在内徒步、露营等。

    北京游客刘先生从罗洪桥出发,徒步穿过栈道,通过霞客亭直通古榕园,坐在听瀑亭,听水声隆隆。前行不远,走进沐雾亭,扶栏远眺,瀑布美景映入眼帘,阵阵水雾融着树花草的清香扑面而至。边走边赏景,刘先生缓步而行,到了栈道末的亭台中,刘先生坐下来,“发呆亭这个名字取得好,一路游来,想歇歇脚,回味美景,正好坐坐发发呆也挺好。”

    黄果树最美的当然是大瀑布,但吸引你的绝不仅是大瀑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资讯

公司 个人 团队

享游享玩官方微信

旅游或者合作都可撩

  • 业务经理-企业微信

享游享玩官网电话

官方客服电话放心拨号

18690725567
~拨打了才能解决您的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