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60万条鱼洄游在青海湖。
青海湟鱼:是裸鲤的俗称,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
布哈河是闻名遐迩的青海裸鲤的摇篮。青海湖水深浪大。不适宜鱼类生产繁殖。每年六七月份,青海湖里的裸鲤便成群结队,溯流而上,在水流坦缓的布哈河及其支流的淡水河道里产卵,生儿女,一时间,大小河道裸鲤如云,令岸上观看者眩目。鱼群在河道里产卵繁殖,等小鱼长成后,再返回青海湖。
2. 青海湖湟鱼洄游景点刚察坐落于全国最美五大湖之首“青海湖”北岸。闻名遐迩的青海湖、青海湖最大的湿地仙女湾景区、青海湖裸鲤洄游之河沙柳河湟鱼家园、绿草如茵的环湖草原、国家4A级旅游景区藏城刚察为世人展示了一幅青藏高原壮丽的画卷。刚察被誉为鱼鸟之乡,是青海省的海北州所辖的一个县。全县藏族占百分之六十三,是名符其实的藏城。
3. 青海湖湟鱼回游是哪条河湟鱼洄游最佳时间是每年5月底至8月初
4. 青海湖湟鱼回游视频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有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性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褐色。
青海湖是咸水湖,水深浪大,不适宜湟鱼生产繁殖。于是从每年5月至8月开始进入产卵季节后,湟鱼“妈妈”们便成群结队从青海湖涌向水流坦缓的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及其支流的淡水河道产卵,等小鱼长大后,它们会沿着父母的洄游路径回到青海湖。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夏季雨水增多,河水暴涨,水流湍急,一路向上游进发的难度可想而知。此时此刻,海鸥、斑头雁等大批水鸟也早已掌握了湟鱼们的行踪,它们在河流入海口处扑打着翅膀,将长长的喙伸入水中,闭着眼睛就能叼出一条湟鱼来。
近年来随着封湖育鱼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回升,探测结果显示,2016年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为7.08万吨、2.75亿尾。由此,湟鱼洄游产卵的壮观场景,让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半河清水半河鱼”的景观再现。
5. 青海湖湟鱼回游景点在哪个位置啊因为青海湖盐度、碱性高、水温低、水生生物少,这些原因导致它们长得十分缓慢,几乎十年才能长到一斤。更致命的是在湖中它们的性腺无法正常发育,因此为了繁衍后代,湟鱼只有选择以生命为代价的艰苦跋涉——洄游产卵。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等各大河流是它们主要的产卵地,鳇鱼在这些淡水河中产卵结束后,再顺流游回到湖中,一生中可以繁殖好几次。
鳇鱼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青海湖的咸水中度过,只有在产卵季到来的时候才会在淡水河河口集结,然后成群结队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鳇鱼在淡水河里产卵、孵化,稍微长大一点就顺河而下,在青海湖里成长、发育。3—5年后长成二三十厘米长的成鱼,再回到自己出生的淡水河里产卵繁殖后代。
就算没有这些虎视眈眈的捕食者,鳇鱼的繁殖之旅也并非坦途。它们溯河而上,一路上顶住激流,越过险滩,几乎不吃不喝全靠死撑。一不小心被激流冲下去,几天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种在繁殖和生长不在同一水域,需要在两地之间有规律的迁移行为,学术上叫洄游。很多鱼都有洄游的习性,既有海里的也有河里的,像大家熟悉的中华鲟、大马哈鱼等。跟其他鱼类的生活环境相比,湟鱼能在青海湖里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鳇鱼产卵不是一次产完,而是一路游一路产。在洄游的过程中,性腺受水流刺激发育成熟,每当有成熟的卵时,它们便寻找水流平缓的河道产卵。雌鱼将卵子排出体外,雄鱼将精子也排出体外,让它们自然结合。这一路上要产两到三次,需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条雌鱼一年可以产下3000多枚卵,但是能顺利长大,3到5年之后再回到这条河流中来产卵的成鱼寥寥无几。就是靠着这千分之一的存活,一代又一代的鳇鱼周而复始的加入到洄游大军,为整个物种的繁衍顽强拼搏。我们常常感叹高原生命的不屈与奇迹,或许在鳇鱼一次次洄游之中可以窥探一二。
6. 青海湖湟鱼回游地方每年5月到8月是青海湖湟鱼洄游季节,刚察县泉吉河,是观赏湟鱼洄游的最佳地点,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湟鱼摩肩接踵、井然有序地向上游拼命游动。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学名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湟鱼洄游一般最早在每年5月底到6月初。每年7月10日左右,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雪水融化,降水增多,河道里水流量升至最高位时,就是湟鱼洄游的最佳时节。每年湟鱼性腺初期发育到具备生殖繁衍能力时,便开始洄游。
亲鱼在水流刺激下,性腺逐渐成熟,并找一处水温较高、河道底部有砂砾石的地方完成鱼卵受精。之后亲鱼游至温度、水流等比较适宜的缓水区进行“休养生息”。到农历8月15日前,洄游的亲鱼将随着湍急的流水,顺河游向青海湖。
7. 青海湖 湟鱼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以其鲜嫩味美而著称高原。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湟鱼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生长缓慢,10年才长一斤肉。多年人为的滥捕已造成青海湖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青海省政府已进行了多次封湖育鱼措施,一般是不准捕捞的,卖的都是偷偷捕捞来的,一般不会是活的,多半是死鱼。所以红烧吃比较好。
8. 看青海湖湟鱼洄游路线攻略三文鱼洄游 – 悲壮绚丽的自然与生命奇观
在北美,每年初秋去看三文鱼洄游是很多人热衷的。
三文鱼在淡水环境下的山涧小溪出生,幼鱼时会顺流而下游向大海或大湖生长,几年后成熟的三文鱼准备产卵时,就会洄游到淡水域。三文鱼的洄游历程会利用太阳和地球磁场的引导,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里进行繁殖。太平洋品种的三文鱼,一般在繁殖后数周便会死亡。
三文鱼洄游是个逆流而行的艰难旅程。这些成年三文鱼群要竭尽全力,跨越各种激流险阻,去完成他们用生命来繁育后代的最后使命。这是一个灿烂、壮观和悲壮的历程,是不可思议的自然界奇观。这种大自然生命之旅的奇观每年都吸引无数的游人去观赏,去见证!
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会多伦多,位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边上。每年在9月初至11月,当气温3℃至10℃之间时,生活在安大略湖的品种属于Coho和Chinook的太平洋三文鱼,就会开始起行迁徙到浅滩产卵。
安大略省湖泊众多,溪流密布。那些田间山野不起眼的小河流都有可能是三文鱼的出生地。因此它们洄游的路径也就随处都是。在多伦多周边除了著名的port hope以外还有有很多可以观赏三文鱼洄游的好地方。如这篇文章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在下面这个平均宽度不到5米的不起眼的小河流拍到的。
三文鱼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洄游只为了返回自己原出生栖息地。 逆流而上的洄游路程十分的艰辛。在一些被阻住的地方如斜坡或大坝,受阻堆积的三文鱼群几乎会铺满整个河面,河水如沸腾了一般,非常的壮观。
三文鱼洄游要奔驰的距离可能上千里。从大西洋一但进入淡水域,三文鱼便停止进食,凭着身体脂肪中储存的能量,成群结队,用十几天的时间克服洄游路上种种艰难险阻,急流和险滩,甚至会有跳龙门一样 的跳跃和冲撞。
从这图可以看到,水太浅时,鱼的半个身体都在水面,很难游动。有些鱼在过浅滩时肚皮被划伤甚至死亡。
除了浅滩激流,在它们前进的路上,遇到更大的障碍就是下面图里这样的水坝了吧。这些鱼群被暂时阻挡的地方就是游人的观鱼点了。三文鱼前仆后继地跃过水坝,继续前行的情景是三文鱼洄游奇观的经典画面。
看看水坝前的鱼群,是不是很壮观。三文鱼是跳高能手,有记录的跳跃高度是3.65米。这是用生命在跳跃,带着使命感,只为回到自己的故乡。
但是像是这样的大坝对三文鱼来说还是太高了,要跳上去基本不可能。为了保护三文鱼的洄游,政府就专门在大坝边上修了一个矮一点的通道,给三文鱼洄游使用。
也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三文鱼演绎着它们洄游途中堪为最绚丽的壮举。让我们来欣赏下它们用生命去完成的辉煌和跳跃吧。
就这样前仆后继,一次次起跳,或成功或失败,在神秘力量的感召下,一心要回家,直到筋疲力尽。
三文鱼洄游过程中,在进入淡水区域后雌鱼就开始选择产卵地点了。有的跳过大坝继续往上游走,有的就在下游水流湍急、水域相当深的地方,把河床上的卵石移开,挖出一个鱼卵窝产卵,来完成逆水洄游的最后使命。
三文鱼产卵时,划地为王,会驱赶侵入领土的其它三文鱼。这是它们在争地盘。
三文鱼产卵的时间是为了确保鱼苗能够在合适的季节出生,以能好好生存和成长。产卵授精完毕之 后,三文鱼精疲力竭,便静静地停留在故乡溪水中,在慢慢等待中死去,完成了它奇迹般而又悲壮的生命循环。雌鱼死亡前的4到25天内会守住自己的鱼卵窝。根据水温的不同,鱼卵会在约90至150天后孵化。
晚秋时分,河水中到处漂浮着死去 的三文鱼。
秋冬季气温越来越低,高山雪融化形成的溪水冰冷刺骨,使得死去的三文鱼不会腐烂。那些在水里散开的三文鱼小 碎肉就成了第二年春天孵化出来的小三文鱼的食物。生命的替代循环过程就在这种悲壮的牺牲中完成。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说一条雌性的三文鱼可以产约4000枚鱼籽,由于各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00枚左右能被孵化成鱼卵,进而只有40条左右小鱼能有机会在淡水里长大。这些长大的三文鱼中也许只有3-4条能像它们的父母那样洄游到故乡完成这个生命的循环。
三文鱼洄游的景观有着神秘和不可思议的吸引着人们年复一年地去观赏。它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绚丽和悲壮。
三文鱼洄游途中,除了自然环境的障碍,还会遭受其它物种的阻扰和侵袭。 像这些鸟类是等着吃鱼籽的。
这是水獭在吃三文鱼肉。
还有熊,是捕三文鱼能手。不过多伦多熊极少见。
人类是破坏力最大的物种。加拿大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像这里立有牌子,警示这个水坝上下120米的距离内不能钓鱼。
除此之外,加拿大对钓鱼有严格的规定。首先必须买钓鱼证,钓鱼证分很多种类和有效期。政府会把买钓鱼证的钱,再用于鱼类保护。
下面照片上红圈所示的牌子上,写了从这开始可以钓鱼。规定很明确,容易执行,所以大家都遵从规定,从这里顺小溪开始钓鱼。
鱼近在咫尺,似乎唾手可得。
不过钓鱼法还规定是不能徒手或用鱼网打鱼的。如果一网打尽,明年还会有鱼吗,未来还有鱼吗?而且根据钓鱼证的种类,一天最多可钓5条三文鱼。“不知道”而多钓鱼或违法钓鱼从来不是理由,抓着是重罚。这样,既保证了鱼的繁衍,也满足了人类的兴趣和需求。通常一天能钓到2~3条鱼已是能手。
看看这些钓三文鱼的人吧。水下的黑影都是鱼。钓鱼法规定必须是鱼钩挂着嘴钓上来的才算数,如果钩着鱼身体其它部位上来的,属于违法,得把鱼放回水里去。三文鱼在回游时基本不吃东西,要让鱼咬钩很难,所以钓三文鱼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些三文鱼平均近20斤。要想把鱼像这样举起来照相可是很困难的。
这种三文鱼是白肉三文鱼,没有鱼刺,比红肉三文鱼的肉质要差一点。 一条鱼的鱼籽就大概有2~3斤。举世闻名的三文鱼籽酱就是用这些三文鱼籽做的。
三文鱼的一生是很神奇的一生,给人启示。三文鱼的一身最后都奉献给了后代和大地。
三文鱼洄游的奇异现象,供大家观赏的同时,也引发人类对于生命、自然和科学多方位的思考和论证。希望也能增强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附加资料:
现时在多伦多可以见到的三文鱼种类以Coho和Chinook的太平洋三文鱼为主,但在百多年前,大西洋三文鱼在安大略湖及其河流中很常见。随着欧洲移民的定居,人烟日盛,增加了对水生栖息地的负面影响,如森林砍伐、污染和大量建筑等,导致河道改变,洄游之路被阻,大西洋三文鱼最终在安省绝种。
因此在1870年间,为了满足钓鱼者的需求,安大略湖引入了Coho和Chinook的太平洋三文鱼,也让我们今天可以在GTA的河流中看到大量三文鱼洄游。不过自2006年以来,一个由40多个现时在多伦多可以见到的三文鱼种类以Coho和Chinook的太平洋三文鱼为主,但在百多年前,大西洋三文鱼在安大略湖及其河流中很常见。随着欧洲移民的定居,人烟日盛,增加了对水生栖息地的负面影响,如森林砍伐、污染和大量建筑等,导致河道改变,洄游之路被阻,大西洋三文鱼最终在安省绝种。
能否看到三文鱼洄流,取决于天气因素,包括气温和雨量。要掌握最新的三文鱼迁移情报,可以登入安省政府的鱼类统计器网站,看看每日三文鱼迁移速度,资料由安省自然资源和林业部/安大略湖管理部门提供。
合作伙伴组成的联盟,一直在推动《安大略湖大西洋三文鱼复原计划》,目标是重新在安大略湖培育大西洋三文鱼。
9. 青海湖湟鱼回游景点在哪个位置好欧洲鳇的溯河洄游开始于1月底或2月份,止于11月底或12月份。春季型种群在它们进入河流的当年进行产卵,而冬季型种群在淡水中越冬,次年春季产卵。
青海湖鳇鱼洄游一般最早在每年5月底到6月初。每年7月10日左右,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雪水融化,降水增多,河道里水流量升至最高位时,就是鳇鱼洄游的最佳时节。
10. 青海湟鱼回游时间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裸斑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开始繁殖,鱼体增长速度减慢。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使用膨化饲料投喂,夏季高温时节养殖4个月后,裸斑可达1·0—1·2斤,杂交种养殖3个月可达2斤。
裸斑鱼不是杂交的,裸斑鱼是裸鲤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又称“湟鱼”。仅分布于中国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为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
裸斑适应性强,在半咸水或淡水中均可生活。杂食性,主要摄食藻类、轮虫、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幼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成鱼在产卵洄游时仍摄食,但摄食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