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塘县文旅部门因景施策,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民宿产业发展,带动旅游景区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平塘县塘边镇双河村平腊寨、克度至塘边镇快速干道旁的布依民宿,是该镇双河村人杨涌泉利用老房屋改造兼营的一家民宿。民宿隐建于山下,木质结构,居于田园旁边,临着稻田蔬菜产区。杨涌泉以布依族文化为依托,带动民宿产业发展,民宿结合居住的舒适感与体验感,融入当地布依族文化元素。
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到明代洪武元年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布依族“八音弹唱”,也可以参与布依族“八音弹唱”演出。杨涌泉说:“布依族房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间房、一张床那么简单,它是我们布依族人回归村寨的理想和信念,更是我们的情怀。”
曾经从事经济、审判、新闻等工作十多年的杨涌泉,致力于县域经济、旅游、文化的发掘、整理、策划与开发,足迹遍布全国。现任中华美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县域旅游联盟秘书长、县域之旅(北京)国际品牌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克度镇掀起旅游开发热潮,旅游产业辐射塘边镇,杨涌泉回到家乡,投资创建生态文化民宿,探索民艺复兴之路产业,有效带动塘边、克度、通州、牙舟、甲茶等村寨人士回乡兴建集民宿、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民宿,分别发起民族文化经验探索、非物文化体验等旅游休闲项目。
张禄麒出生于牙舟陶传承世家,初中毕业后进入一家陶瓷企业打工。虽然陶瓷厂老板给予张禄麒的待遇很高,但他没忘家乡的牙舟陶。当得知家乡开发产品、发展旅游产业后,他放弃优厚的待遇,谢绝老板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投资传承牙舟工艺美术陶制作工艺。
走进牙舟工艺美术陶瓷展示厅,感受拥有600年历史的牙舟陶瓷。柜台摆满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精美绝伦的酒壶、茶壶、花瓶、花钵、碗、马嘘嘘等陶器民族文化作品。品种多样、形状各异、造型古朴、花纹独特的牙舟陶成品和半成品,吸引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眼球。张禄麒说:“外出务工期间,老板给的工资很高,但我却找不到存在感。特别是远离牙舟陶,没有家乡陶的味道,设计出来的陶再美再漂亮,也找不出家乡那捧泥的感觉。”
张禄麒表示,通过牙舟陶民族文化现场体验,有效地激发乡村旅游产业新活力,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吸引更多青年人回归村寨,以牙舟陶传承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这样创新、精准又“深沉”的文化供给形式,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发挥乡村振兴的传承力量,在传承人的深度发掘传承下,助力催生更多乡村振兴“新角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平塘县文旅部门干部职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与全民共享,为文旅融合提供智力支持,成为新时代文旅的责任和担当,将民族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以民族文化成果为支撑,依托乡村旅游拉长产业链,游客住进民宿,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更能获得深层次体验,发出民宿好声音,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群,助力催生更多乡村振兴“新角色”。
如今的平塘旅游景区,游客能深刻感受到平塘浓厚的民族文化。在文化旅游助力乡村发展下,该县已规避“万村同貌”的现象,为在文旅融合中,讲好乡村民族文化故事、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文化、旅游、经济价值充分彰显,发挥着“核心催化”的作用,发掘保护文化资源,见证民族文化根脉,深度还原民族文化真实背景,体验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有效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