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抒時代,強音奏交響。6月17日,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貴州省作家協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歐陽黔森長篇報告文學《江山如此多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該作品入選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此次研討會,系中國作家協會慶祝建黨百年系列研討會之一。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天津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班峰出席活動並致辭。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原主任吳秉杰,《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文藝報》原總編輯范詠戈,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張陵,《中國作家》雜志原主編王山,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陳曉明,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徐則臣,百花文藝出版社黨總支書記、總經理薛印勝等專家與會研討。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真情反映火熱的現實生活
2019年9月起,中國作家協會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支持下,策劃開展“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遴選組織25位優秀作家奔赴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扶貧點深入生活、實地採訪,創作反映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和成就的報告文學作品。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作協主席歐陽黔森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江山如此多嬌》,是該項創作工程中的一部作品。
《江山如此多嬌》由天津出版傳媒集團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部分章節首發於《人民文學》和《中國作家》。
作品情思飽滿,大氣磅礡,抒寫了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貴州脫貧攻堅的歷程。
作品通過描寫脫貧攻堅戰,彰顯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該作品入選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是一部彌散著濃郁時代氣息的紀實作品。
歐陽黔森曾創作多部反映現實生活的紀實作品,《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報得三春暉》《看萬山紅遍》《江山如此多嬌》均頭條刊發於《人民文學》。
其中《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被其改編拍攝成電視劇《花繁葉茂》在央視熱播,《看萬山紅遍》改編為同名電視劇,目前正在進行后期制作。
在脫貧攻堅這場曠世決戰中,歐陽黔森以一個作家的身份深入貴州多個市州進行採訪、調研,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江山如此多嬌》,記錄時代鏗鏘前行的足跡。
近年來,我省狠抓主題創作,鼓勵作家用作品反映貴州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一部部作品就像一場場展覽,貴州人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雄心壯志和生動事跡躍然眼前,令人深受鼓舞,激發全省人民大步邁向新生活的熱情。
真實記錄偉大的歷史征程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江山如此多嬌》展開深入討論,對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和藝術性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富含詩意和人文情懷的史詩性作品,全面真實地再現了新時期貴州人民矢志不移、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的光輝歷程,是對脫貧攻堅及時而准確的書寫。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認為,《江山如此多嬌》作為一部紀實文學作品,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思想和藝術水准。他說,在進行主題創作的時候,反映新時代這樣復雜的、同時又是如此偉大的大規模歷史實踐時,作家主體的眼光、把握能力是一個很大的短板。在這方面,歐陽黔森做了一個典范,或者給了我們一些很重要的啟示,值得去研究。
天津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班峰說,文章合為時而著。作家懷著對貴州這片土地的深情,用鮮活的、觸動心靈的素材,為廣大讀者呈現了一幅完整而恢弘的貴州脫貧攻堅畫卷。作品大氣磅礡,人物形象鮮活,故事情節生動感人,傳遞溫暖向上的力量,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同時,又滲透出優美和詩意,文學性、思想性、藝術性兼具,是同類作品中的精品。
在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原主任吳秉杰看來,《江山如此多嬌》寫了脫貧攻堅這個時代大事、社會大課題,作品把這個“大”字講得更全面、更豐富、更充分。文學的要求是什麼?他認為,這裡面應該有一個歷史敘事、人生敘事、命運敘事。“紀實文學也好,虛構文學也罷,你總歸要寫一個歷史,以及人生和命運。脫貧攻堅,這個閃光點在歷史敘事、人物敘事裡面,活躍了人物和人物的感情。”
《文藝報》原總編輯范詠戈認為,《江山如此多嬌》是一部脫貧攻堅的進階之作,作品立意高、格局大,資料詳實、文筆生動,是對脫貧攻堅的敏銳記錄和及時發聲,體現出一個作家的政治擔當。作品字裡行間處處帶著家鄉泥土的芬芳和對家鄉脫貧攻堅致敬的情懷﹔通過數字和個案的疊加、由點及面反映了貴州脫貧攻堅的全貌,可以說是一部聚點成面的貴州扶貧圖鑒,是能夠留下來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一個珍貴的文本。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的直接感官是,《江山如此多嬌》看起來很平實,但實際上裡面很有內容,很見功夫。首先是作品有著很強的真實性。但這個真實性跟我們一般看到的報告文學作品不一樣,有一些報告文學作品是在收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寫作而成的,而這部作品充滿了現場感,有實証性。其次作品在探尋貴州不同地方的脫貧經驗,同時作家還在探尋經驗背后的東西。
真切表達作家的時代體驗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看了《江山如此多嬌》后,感受最深、最突出的是,這是一部走心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嬌》著重寫了作家的見聞,用真誠的東西和真實的面貌打動人。作品有很強的自己主觀情感,自己主觀把控的能力和自己主觀的鑒賞、比較認識、判斷能力在作品裡面。無論從事實的呈現上,歷史的描述上,還是對自己的感受認識上、文學的表達上,這部作品都較為精粹、完整、生動、豐盈。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認為,《江山如此多嬌》有一種整體觀、大局觀。作家對歷史和現實的認知比較清楚,真正做到了宏觀與具體的結合,局部與整體的結合,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通過這本書能夠看到,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走過的那些道路,黨的總體設計、政策、指向,都有體現。讀者在作品中始終看到昂揚向上的存在,有一種個人在場、親歷之后的自豪和豪情。這樣的作品給當今報告文學的創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
《中國作家》雜志原主編王山說,很多作家都在行走,但究竟能看到什麼,這是一種本事。《江山如此多嬌》讓人們看到了作家獨有的呈現方式。寫黨為人民謀福利的豐功偉績,作家用一種非常文學的方式把這種擔當和情懷呈現出來,既舉重若重又舉重若輕。舉重若重就是裡面有很多思考,黨的治理能力,從基層到我們黨的高級領導,乃至黨的領袖的真知灼見,全都表現出來了,非常可貴。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陳曉明這樣概括《江山如此多嬌》的特點:一是大題小作。脫貧攻堅是一個時代的大題,甚至是全世界的大題。這個大題怎麼做?歐陽黔森寫了貴州的5個村庄,從小處落墨,這是國畫的技法。這個大主題把握得非常好,每一個村庄裡裡外外,從上到下都寫得非常透徹。二是大道至簡。作品寫得非常平易、平實。歐陽黔森他能把那些道理刻寫於貴州的千山萬水,刻寫在老百姓的家門前、場地上。三是大局有序。每篇都寫得錯落有致,敘述上,突出一個敘述人的在場。作家在敘事中寫情,那種情懷都是用實際的描寫,用現場感來表現。第四個是大情顯實,大的情感裡邊能夠顯示出很實的東西。敘事中寫情,那種情懷用實際的描寫,用現場感來表現,作品整體上非常成功。
在《人民文學》雜志副主編徐則臣看來,《江山如此多嬌》解決了上接天氣、中接人氣、下接地氣的問題。所謂接天氣,就是站位高,無論是對扶貧政策的把握,還是對貴州貧困情況以及脫貧攻堅情況的熟悉程度,作家把握得很准,看問題的站位也很高,而且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問題意識。作品裡有很強的現場感和實証精神,以及強烈的介入意識。作家的情感溫度、修辭風格、寫作手法,有很強的辨識度,作品裡有很多細節,很多故事,有些細節透出地方志的寫法。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說,《江山如此多嬌》是作家用心用情用功寫的一部書,為此他寫了3000多字的評論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部分。小說家寫報告文學是有資本的,有底氣的。貴州有很多好題材,歐陽黔森脫貧攻堅長篇小說正在創作中,我們充滿期待。